1.1 整車下線檢測的國內發展狀況
中國汽車工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品種和產量不斷增加,質量逐步提高。從常規汽車(燃油噴射系統,安全氣囊,防抱死系統)中的電子控制系統到電動汽車的電力系統,使用大量電子設備。基于現代汽車電子,汽車下線檢測的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電子產品的電路必須經過檢測階段,電路已經處于無限小型化的過程中,電路板上的區域越來越小,而功能則越來越強大,導致檢測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目前電路檢測的技術有下面的幾種:
1)人工目測
在汽車發展的早期,人們對汽車的檢測主要是通過眼睛、耳朵和手。對于高度復雜的表面安裝板,手動視覺檢測方法既不可靠也不經濟。在使用微型球陣列封裝,芯片封裝和倒裝芯片的表面安裝板的情況下,手動目測檢查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隨著科技現代化的推進,特別是受計算機技術進步的影響的汽車檢測技術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目前,人們已經能夠通過各種先進的設備對汽車進行安全,方便,準確的檢測。
2)光學檢測技術
不管它們是自動光學檢測技術還是自動X射線檢測技術,他們的可靠性都不盡如人意,盡管他們可以幫助執行難以進行人眼視覺檢查的任務。這些技術高度依賴于計算機圖像處理,但是如果處理的不好可能會導致誤判。
3)功能測試
功能的測試是表面貼封裝器件還有電路板小型化的主要趨勢。一旦任何系統太小而無法檢測其內部,只有少數輸入和輸出通道與系統的外部世界打交道。這種情況在三十到四十年前,在功能測試開發的早期完全一樣。如今功能所使用的測試儀器的國際標準日益成熟,標準的儀器模塊還有虛擬的儀器軟件的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增加了功能測試儀器的通用性和靈活性,并有助于降低成本。
1.2 整車下線檢測的國外發展狀況
國外汽車檢測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一些發達國家,從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到了60 年代末,國外一些汽車檢測技術在診斷技術方面才開始迅速發展,應用了物理,電子,光學等原理。20世紀70年代微處理器的誕生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VCU控制單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已經開發了自動化車輛檢測設備,如數據采集和處理,輸出打印檢測結果等、數據采集處理、輸出打印檢測結果等。到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在這一領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并逐漸集成了用于各種檢測和數據處理功能的系統軟件,實現了全自動車輛檢測線。這種人為錯誤的判斷已被避免,測試的準確性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故障診斷基于對車輛的一些性能參數的檢測,可以確定車輛的狀況,并且可以識別和判斷汽車障礙,從而為汽車的可靠性和安全運行提供保證的電子控制單元被廣泛應用,汽車電氣控制系統的故障診斷一開始轉向基于車輛的診斷。到 20 世紀 80 年代,除了能夠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報告車輛的運行狀態之外,車輛的檢測過程還可以依靠車輛自身的故障自診斷功能來實現對該項目的更方便地測試。90 年代,隨著車輛的診斷的系統進行完善,標準也隨之統一。自2000年以來,汽車診斷的范圍擴大了,診斷和預測復雜障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汽車檢測和故障診斷技術不斷發展。
一般來說,一些發達的國家汽車的檢測已經“制度化",基礎技術檢測已經實現“標準化”,檢測技術正向“智能化、自動化檢測”方向發展。未來,汽車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將會是通過開發預測障礙的系統來提高車輛的診斷和預測能力,從而使得車輛保持著良好的安全狀態,并且能夠和檢測,預測和診斷達成統一 。